新消息丨【禮贊七十年·奮進新征程】海南共和:村集體經濟發展駛入“快車道”
2023-07-05 19:28:35 來源: 海南報
走進共和縣沙珠鄉上村粉條加工車間,幾個師傅分工合作,將一團團白色的淀粉通過翻、盤、拉等工序,變成一縷縷白色的“絲線”緩緩滑入滾水之中,頃刻間變成白色粗細均勻、頗具韌性的粉條。
在人們的印象中,沙化土地算不上種植農作物的沃土,但這種土質卻是馬鈴薯生長的“溫床”。共和縣沙珠玉地區的沙化土地用來種植馬鈴薯,可謂“珠聯璧合”。
一公斤馬鈴薯賣3元,做成粉條能賣12元。這就是農產品精深加工高質量發展的意義。
(相關資料圖)
上村位于沙珠玉鄉政府駐地西側2公里處,主要種植小麥、大豆、油菜、馬鈴薯,造成了種植結構單一,村民經濟收入主要來源以種植業和外出務工為主的窘境。而淀粉、粉條加工廠的相繼建成投運,無疑給單一種植結構找到了出路。
“每天在廠里上班能掙到100元,按照一年生產5批粉條計算,全年能掙到3000元。加上廠里的分紅和自家種植的馬鈴薯,能收入5萬元左右?!睏钣衩肥巧洗迦?,在她的“職業規劃”里,農忙時種馬鈴薯,農閑時到粉條廠上班,既合理又輕松。
近年來,共和縣始終把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推動鄉村振興、凝聚黨心民心、提升治理水平的重大基礎工程來抓,縣委、縣政府明確發展定位、強化政策扶持、拓寬增收路徑,著力做大做強村集體經濟,走出了一條具有共和特色、時代特點的發展之路。
“進直播間的朋友看一下我手里的這款產品,這是我們共和縣下合樂寺村的土雞,為了保證口感,咱們全部做的真空包裝……”前不久,共和縣產業融合發展園開園,園區展廳內工作人員正在直播間里售賣共和縣本土的農畜產品。
展廳里,沙棘原漿、藏酸奶、三文魚塊……琳瑯滿目的農產品讓人目不暇接。
這幾年,共和縣發展集體經濟的同時,更注重“品牌建設”。該縣挖掘地域特色、鄉村特點和資源稟賦,以“高原、綠色、有機、無公害”為主題,深入推進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工程,不斷增強農畜產品競爭力,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,以品牌定位、品牌傳播、品牌帶動激發鄉村振興發展活力。
截至目前,累計注冊農畜產品商標32個,認證藏羊牦牛等特色產品14個、地理標志產品2個,培育孵化具有SC認證的菜籽油生產企業3家,注冊“鐵蓋光伏羊”“海南賽欽”等本地商標4個,研發共和小菜籽油單品3款,完成“沙珠玉土豆粉、哇合牛羊肉、下合樂寺土雞、龍羊峽蠶豆、莫熱枸杞”等8款產品包裝設計, 逐步釋放更深遠的品牌價值,進一步提升了共和農畜產品的美譽度。
正值盛夏,是高原最美的季節,也是海南人最愛“浪山”的時候。
“走,周末燒烤走?!比搴糜严嘌麨榘?,尋一處綠地或農家,準備一些吃食,刮一個碗子,一場美好的浪山之旅開始了,心中的幸福感油然而生。
愛浪山,源于海南州生態旅游資源的豐富,更源于鄉村振興后人們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。
沒有脫貧攻堅成果的鞏固拓展,鄉村全面振興就失去基礎。作為海南州經濟發展的“排頭兵”,這些年共和縣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,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,上下同心、攻堅克難,譜寫出了一幅“田園景、山水韻、鄉愁味、共奔富”的鄉村美麗畫卷。
龍羊峽鎮后菊花村依托龍羊湖景區地理優勢,發展集特色住宿、餐飲、娛樂、休閑為一體的鄉村旅游,2022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萬元;
黑馬河鎮文巴村、正卻乎村結合青海湖獨特旅游資源和藏文化特色,打造集餐飲、住宿、娛樂為一體的民俗產業園2座,累計收益150萬元;
廿地鄉切扎村依托易地扶貧搬遷后續產業,積極發展“路衍經濟”、住宿餐飲、汽修服務等多渠道就業,拓寬了致富渠道,增加了村集體收入,2022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萬元。
一組組數據見證了共和縣創新模式,集體經濟換擋提速的亮眼成績?,F如今,走進共和縣,阡陌大棚,瓜果蔬菜豐收于此;生態農家樂內,游客陶醉于各種特色美食……共和大地,處處散發著新活力。(高岳 李征)
標簽:
[責任編輯:]
猜你喜歡
- (2023-07-05)新消息丨【禮贊七十年·奮進新征程】海南共和:村集體經濟發展駛入“快車道”
- (2023-07-05)中國對講機行業市場全景調研及投資價值評估2023
- (2023-07-05)平谷區:早桃搶“鮮”上市 “鮮桃季”甜蜜開啟 供應全國市場
- (2023-07-05)自由體操場地(自由體操)
- (2023-07-05)永泰能源的增持能否扭轉頹勢?_全球滾動
- (2023-07-05)羅馬足球隊門票_黎明之前的MV相關
- (2023-07-05)世紀華通大宗交易成交1.93億元